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希望广大教师以“四个相统一”为遵循,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与使命。
王寒松书记在我校第十一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闭幕式上向全校教师发出号召,要求广大教师积极践行“四个相统一”的要求。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做塑造灵魂、导航人生的“大先生”。
为坚持牢牢把握坚决贯彻中央要求,牢牢把握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助力我校优良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面向学校各二级党组织征集符合上述“四个相统一”要求的一线教师,并开设【坚持四个相统一】专栏,陆续推出先进教师典型事迹,激发广大教师以兴校强国为使命,以“四个相统一”为遵循,将教书育人的职责融入血脉,为学校建设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块写满工作日志的白板、一辆珍藏了十六年的智能小车、书桌一侧整齐摆放的教学笔记、历年毕业生发表的优秀论文、一盒大大小小的电子元件……吴振宇的办公室既是为学生答疑充电的“解忧室”,也是专门应对复杂电路疑难杂症的“诊疗室”。
“不论何时,学生总是第一位的。”从教20年来,吴振宇始终坚守在创新实践教学一线,不断立身立学,以德施教,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创新创业精英人才。
二十年为师,二十年初心不忘
1998年到2017年,吴振宇这个土生土长的大工人,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精英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一线上,一站就是二十年。二十年来,他始终坚持着“四个看齐”,不断履行着“四个服务”,坚持做好“四个服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与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目标保持同向同行。
二十年来,吴振宇指导的学生连续多次获得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最高荣誉,学校派出的参赛团队屡次登上全国科技创新竞赛的最高讲台,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2014年,硕士研究生牟中强获得300万风投,休学创业在长沙建立了手之声公司,创业产品彻底改变了聋哑人的生活,提供了手语翻译的有效解决方案;2015年,团队11名学生免试保送研究生,其中6人放弃保外资格,留在大工潜心科研;2016年,硕士研究生连家鑫创办大连卓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电缆沟机器人转化相关工作,为电缆隧道智能巡检领域再添重量级检测技术……吴振宇本人也因突出的竞赛培养成绩多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2016年获得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
谈起投身创新教育的初衷,吴振宇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时间追溯至1999年,吴振宇指导的学生参加了当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索尼杯”(后更名为瑞萨杯),尽管竭尽全力,但二等奖的结果让他和团队十分遗憾:“这不应该是我们学生的真实水平。”后来吴振宇不断总结经验,加大力度针对短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的支持下自主研发并更新了一批实践教学平台,在实践和培训中打造“老带新、传帮带”的良好团队文化。时隔两年,他再一次带领团队冲进全国决赛,取得了三个一等奖的突破性进展,他回忆说:“那一年我们差点就拿到了索尼杯(赛事最高奖)。”
“索尼杯代表了在电子设计竞赛方向的最高成就,而我们的学生是有这个能力的,作为一名竞赛指导教师,我很想我的学生能够代表学校站在这个最高点,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心愿。”
功夫不负苦心人,2015年,全国电子竞赛最高奖“瑞萨杯”(原索尼杯)花落大工,吴振宇一直以来的心愿终于达成。到现在,他仍然记得十六年前的比赛题目,办公室仍然陈列着当年参赛的智能小车,小车的零件虽然氧化,但却十分完整,历久弥新。
落脚学生实际,开辟教学新模式
我校创新创业学院教育始终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目标,吴振宇作为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更是身先士卒,始终奋斗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创新创业学院为全校不同学部学院的学生提供接受创新教育的平台,为了不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冲突,创新学院的课程一般都安排在平日晚上或者周末。吴振宇作为《走近机器人》《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等课程的主讲教师,二十年来从未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在学院,吴振宇的教学任务量始终是最多的,平均每学期都有200多课时,从早到晚、一周七天基本都是他的工作时间。
教学之余,他不断总结实践教学、科技竞赛和学术研究的经验,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哺,再将研究成果融入实践教学、竞赛指导和学术成果。“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基础应用的结合,积极将新技术、新知识融入创新实践教学中,做到围绕实践、服务实践,‘用什么、学什么’。”
2006年,吴振宇建立了智能车团队,智能车本身所涉知识范围广泛,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很高,很多学生由于难度大丧失信心甚至中途退出,与此同时也给课程整体的进度和效果带来了难度与挑战。2012年,吴振宇开发并投入使用了智能车实验平台,平台主要包含核心控制板、传感器、电机驱动等五个主要模块,教学中采用独创的“模块替换”方式。学生可从一个简单模块设计入手,用自己设计的模块替换平台中已有的模块,进行练习和测试,直至设计模块达标,再继续攻克其他模块。这种替换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从研究到实践,吴振宇在智能车实验平台投入了五年多的时间,上百次的改进,10万余字配套教材的编写,让吴振宇牵头的智能车实验平台获得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专家组成员的好评,称“平台的教学模式十分新颖,解决了同学们学习难度大、进度慢的问题,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非常值得推广。”
依托智能车实验平台,吴振宇成立了智能车团队,现已逐步发展为智能车创新工作坊,培养的学生在科技竞赛、教师科研助手、学生创新项目等取得了“瑞萨杯”“博创杯”全国大创年会最高奖等多项成果。目前,智能车创新工作坊已经成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典范,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冯林评价其为“一种全新的‘赛课结合’教学模式”,学校现已开设了一门全新的“创新创业工程与实践”课程,并开始复制拓展以此为基础的创新实践教育。
勤勤恳恳始终如一,以德育人桃李芬芳
在教学工作中,吴振宇以德育为先,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特色,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对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落到行动中,以培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创新型人才为己任。
在毕业校友眼中,他是奔波于城市间的创业说客。吴振宇最忙的时候,一天要走3个城市,走访5组创业校友。2017年,学院搬迁至西山大学生创客基地,吴振宇多次走访的校友太库东北区总经理杨磊为学校创客基地大楼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采用最新分割屏技术的路演设备;华为集团为我校11项竞赛提供25万的竞赛资助;歌尔集团与学校签订3年不少于100万元的合同,支持学校创新实践教学……
在同事眼中,他是不辞辛苦身先士卒的带头人。学院很多教师都是吴振宇的学生,他们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传承着吴振宇兢兢业业的为师精神。“吴老师在学生身上投入了许多心血,从本科到研究生,我们在这里收获很大,希望自己也成为像吴老师一样踏实教学,奉献担当的教师。”他的学生、现创新创业学院教师李胜铭老师这样描述。
在学生眼中,他是脚踏实地引领道路的大先生。在培养创新精英人才的实践中,吴振宇既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又是创新培养的引路人,始终把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曾将自己的家庭住址提供给学生做创业注册地,在学生没有创业启动资金时自己掏腰包帮助学生度过难关,甚至陪同学生在实验室通宵测设备、做实验,与学生同吃在实验室。在他的指导下,他的学生不仅成绩上“零挂科”,科研上更是获得的1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3篇SCI及14篇EI检索论文的优异成绩。
低调为人,热情为师——其实根本没有一句话能准确描述吴振宇,二十年来他是这样,以后也不会改变。
吴振宇本科、研究生阶段的时光都是在大工度过的。二十多年过去,那双脚还踏在这片土地上,虽然身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那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从教精神,将伴着一年一年盛开的玉兰,撒进更多学生的心里,撒在更多青年教师的岗位格言里,撒在为国家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责任担当里。
人物介绍:
吴振宇,副教授,现任www.77729.com副院长,中国电子教育学会理事,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辽宁赛区电源组组长,2011重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核心成员,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电信学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长期从事智能控制、机器人、创新创业教育等方向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了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15项,主持横向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具有较强的理论研究基础。负责的ROBOCUP小型组团队连续获得2009、2010年中国机器人竞赛冠军,负责的智能车团队在全国全国智能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2015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的最高奖---瑞萨杯,全国嵌入式系统竞赛最高奖---博创杯。本人曾获电子设计竞赛十周年全国优秀教师奖,多次获得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的优秀组织先进个人、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6年获得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
上一条:学院组织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验收
下一条:2017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新媒体设计竞赛落幕